本书内容是在作者所承担的辽宁省教育厅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基础上拓展而成的。在结构安排上,按照研究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全书可以分为三篇。 上篇是理论实践部分,包含第1~4章。要想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内涵、特征、遵循原则、实施方式等。其次循环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最佳运行模式,自然也离不开政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此需要明确循环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进入21世纪,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各国在扶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疏理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脉络,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及建立废物处置与再生产业四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所以还需了解我国循环经济实践的进展情况与存在问题。 中篇是量化评价部分,包含第5~7章。构建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涉及的范围不同、评价的角度和评价的目的不同,从而有不同的量化评价方法。针对辽宁省以传统重工业为主、资源型城市众多、各地发展差异较大的实情,对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评价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本篇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的原则设计辽宁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横向比较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纵向分析辽宁省“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下篇是政策环境部分,包含第8~13章。各国实践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构筑法律、财税、融资、核算、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策环境。法律手段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也是其他手段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因为循环经济不是在传统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自动产生的,而是在法律的强制规范下一路发展起来。与其他经济手段相比,财政支出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税收政策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其他经济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如何正确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循环经济的投资项目一般涉及环保设施、高新技术、回收设备等,投资大、见效慢,仅靠企业自有资金或者财政支持远远不够,必须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化融资渠道。绿色核算体系则是指以G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了经济与环境的核算,由于GGDP扣除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成本,克服了GDP的固有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下引导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从外部效应角度考虑,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创新必须走生态化之路,并得到政府的扶持与鼓励,甚至以政府作为创新主体才能实现。